“含絨量”是指絨子和絨絲在羽毛羽絨中的含量百分比。蓬松度是國際上度量羽絨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標,指的是在一定條件下每一盎司(約28.35克)羽絨所占體積立方英寸的數值。如一盎司的羽絨所占的空間為600立方英寸則稱該羽絨的蓬松度為600。
在羽毛羽絨中,蓬松度起主要作用的是羽絨,羽毛及雜質對蓬松度的貢獻很少。其中,羽絨種類、含絨量、絨子品質等因素是蓬松度高低的決定因素。
一般而言,羽絨受到的損傷越少,蓬松度越好;含絨量越高,蓬松度越好;羽絨品質好,其中包含的絨子含量越高,蓬松度越好。但人們總是忽略絨朵大小的問題,而一味地認為含絨量越高,蓬松度越高的,其實這個說法是偏頗的。
為什么?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圖片對比
A: 0.1g的95%絨;B: 0.1g的90%絨
由圖所示,同樣重量,A的含絨量比B的含絨量高,通過蒸汽還原之后發現,B絨的蓬松度比A絨的蓬松度高。
究其原因95%絨的鴨飼養時間是28天左右,絨朵小,彈性和韌度不夠,而且飛絲雜質多,所以導致它的蓬松度不高。而90%絨的飼養時間達到70天以上,絨朵大,絨朵的立體空間大,同時它的彈性和韌度很好,飛絲雜質少,所以比起95%絨的蓬松度高。
由此可見,我們所說蓬松度高的羽絨需具備哪些條件呢?
1.原料要新鮮,加工要及時。
2.養殖時間越長,絨朵越大,絨絲菱節越多,絨絲拉力越強,膨脹性越大。
3.要重視加工的過程,烘干后的羽毛絨不能馬上打包,避免高溫處理的絨絲因發熱而脆化。這樣做可以達到飛絲少,羽絲少,雜質少的效果,從而使得絨朵占含絨量的比例大,蓬松度也會相應提升。
市面上大家所理解的含絨量越高,蓬松度就越高,這種想法有點以偏概全。蓬松度與絨子含量、絨朵大小密切相關,含絨量高,并不說明羽絨的品質好,而不添加膨松劑,也就是自然蓬松度高的羽絨質量就一定是好的。